美术学院院长 左义林
回顾我校关于办学观念大讨论可以追溯到2004年,当时学校准备升本,曾多次组织各部门针对学校校名、定位和方向展开过几次较大的讨论,当时大部分教职工的思维还处于师范教育领域,对于学校突然转型发展为城市学院还比较陌生,于是质疑声不断。记得学校还专门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宣传和动员,使该项工作逐步向前推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走城市学院之路已不再是大家谈及的主要问题,Betway必威手机版这个名字已深入人心,办学定位已基本形成共识。由此说明转型和观念的改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现实是对问题的最好诠释和解答。我个人认为从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学校当初的定位和发展思路是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学校的定位方向是对社会发展趋向的一种科学判断,从长远看这将奠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与活力,目前与省内外同级同类高校相比已显现出一些的潜质和特色。
作为一个二级学院,其发展定位必然含有学校发展的基因,多年来,美术学院在学校大的定位框架指引下,基于学校的发展目标为自身特色的构建做了许多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这次开展的思想观念讨论活动,帮助我们对美术学院的办学思路和历程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可让自己更加深入的思考和修正办学中的成败得失,更有利于形成校院两级办学定位的共识。
一、关注当代,在空位中选择发展之路
任何一项事业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无定位的发展就如同行走在黑夜中的眼睛一样茫然无序。美术学院在学校升本前后积极跟进学校办学定位的方向发展,学院从实际出发注重对国内和省内的美术学科发展状况的观察和分析,不断关注美术学科的发展趋向,注意分析自身与同类院校的优势和差距。2004年前后,正值我国高等教育艺术学科快速发展时期,几年之间,全国大部分综合类院校在艺术生源快速膨胀的趋势下纷纷创设美术与艺术设计学科,扩大艺术专业招生规模。当时,全国综合类院校主要面向两个大的学科方向发展,其一是传统的美术学专业,其二是新起的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学主要是在师范类大学所设的美术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艺术设计专业有些高校主要是在革除了原有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些综合类大学美术学科几乎是从零起步的,但由于有其大学科的背景和品牌,所以艺术类专业一上马就是本科,有些没有艺术学科基础积淀,发展定位基本一致,专业设置相互模仿、重复状况较普遍。我省也不例外,2000年之前,我省兰内仅有西北师大、西北民族学院、兰州商学院、兰州师专几所学校设有美术学科,其中以设计类专业为主的仅有商学院和兰州师专两所学校。随后在全国扩招的热潮下许多大学也相继设立了美术与设计专业。
生态学中的边缘效应理论认为,往往生命力最强大、最有发展潜质的物种就在两个物种的边缘地带。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学科专业的凝练和发展,这为我们美术与其它学科的跨界研究提供了一定启发和知行判断,美术要与社会产业对接就必然要与与生产相关的工学跨界相连,跨学科发展在世界各大学的新型学科的建设案例中便可得到有力的证实。
面对当时强大的艺术学科发展热潮,我们如何选择发展之路?如果继续走美术学传统的老路,我们没有西北师大和西北民大的历史积淀和优势,如果仅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我们也必然又随当时的潮流而走重复之路,由此,美术学院注重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学习,为此先后通过选派老师前往中央工艺(现为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同济大学、广州美院进行学习考察,观察分析我国美术学科的发展趋势,可以说这些调研工作为我们的判断与定位选择提供了依据。探寻空位、凝练特色这个判断源于对美术学科未来发展的深思与远虑。
美术学院的办学定位随学校的发展而逐步得到明确,不断探索特色发展之路。什么是特色?如何建设特色等问题必须搞清楚,平常大家惯用的一句精辟的描述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但要将它落实在实际的行动之中可并非那么容易,走特色之路必然是一条寻找空位发展的艰难之路。逆向的来思考,一项容易的事情往往有持久的生命力,对自己容易可能对别人更容易,因此,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必须知难而进,否则,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一定不足。
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用张兴福副校长曾经一次会议上的三句话概括,即“美术学院既没有走传统美术的老路,也没有走低水平的艺术设计重复之路,而是坚定不移的走了跨学科的特色发展之路”。这样的概括对美术学院持续发展起到了概括和梳理思路的作用,对随后的发展指向更加明确。
二、理清思路,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要构建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学科专业体系必须理清学科专业与社会职业、行业和产业之间的对应关系,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让他们去干什么?又有多少单位需要他们?只有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准确选定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面对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模式不断变轨的现状,大学教育由于自身的特征和功能需要,往往其教育变革的灵活性滞后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据研究大学一个专业的创建到成熟至少需要7年的时间,这样如果没有前瞻性的判断就可能导致所设学科专业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所需,但当今面对社会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和调整,大学教育产出与社会的需求的供需关系就会不相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行业、产业和职业的划分及与大学教育不相适应,办学也极容易与这种快速的发展相脱离。基于这样的认识,美术学科能与当前社会产业结构中产生怎样的关联?美术学院能在学校发展定位框架之下起到一个什么样的支撑,美术学科与城市学科之间能产生怎样的从属关系?这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在国际普遍流行的是三次产业划分思路,即按照人类生产发展的历史顺序:第一农业、第二加工制造业、第三服务业,以此用来反映国民经济中各类活动的不同的特征。所谓行业,是反映以生产要素组合为特征的各类经济活动。由该定义可以看出,行业是根据人类经济活动的技术特点划分的,即按反映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不同排列组合的各类经济活动的特点划分的。例如,铁匠与木匠,律师与医生,设计师与演员等。我们从他们各自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很容易地就能看出他们各自的技术特征,从而区分六种行业。所谓产业,是指对各类行业在社会生产力布局中发挥不同作用的称谓。行业划分的着眼点是从生产力的技术特点,这一微观领域,产业划分的着眼点是生产力布局的宏观领域。如铁匠、木工、律师、医生、设计师与演员六个行业按它们在生产力发展总链条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归类,就会发现:铁匠与木工同属于加工制造业,律师与医生、设计师与演员都属于服务业。加工制造业与服务业又分别被称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分析,我认为美术应用型之路必然与第二、第三产业中的各行业之间能产生关联,美术与人们日常生活应用密切相关的就体现在衣、食、住、行、用行业之中。这就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要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符合社会所需?中国人民在达到了温饱小康之后的需求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解决社会稳定的问题之一就表现在如何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在理清专业与职业和行业、产业之间关系的基础之上,我认为美术学科关乎人们生活应用方面就体现在衣、食、住、行、用的产业基础之上的产业中,在以人为活动主体的行业中具有较大发展潜质的职业供给需求,于是经过凝练我们将美术学院的人才目标定位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培养为大多数人创造更加美好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应用型人才。明确表述和高度概括培养目标有助于办学思想的快速凝聚,可促进大家凝神定气、聚精会神搞学科专业建设。近几年美术学院就是在不断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定的按照这样一个既定的目标积极构建学科专业体系,不断理解美术学科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相关的衣、食、住、行、用等产业之间的关联度。美术专业要与这几个产业之间形成一个供需关联就必须走艺术和工学跨界发展之路。
学校在升本之初提出了“注重和强化应用技能培养,保留和优化师范教育特色,突出和发展城市服务功能”办学指导方针。美术学科在11年的专科办学(美术教育、工艺美术、装饰艺术三个专业)的基础上,经过整合凝练后首先确立了以注重和强化应用技能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为第一个本科专业,下设平面设计和室内设计方向。为了延续多年积累的工艺美术和美术教育专业,体现保留和优化师范教育特色的目标,整合了各类资源,在艺术设计专业下又并设工艺美术教育方向。为了着力体现发展城市服务功能专业,自07年开始积极引进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着力筹建城市规划专业,当时在美术学院设立以工学为基础的城市规划专业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这不但体现在自上而下的学科建设认同,同时也反映在自下而上的专业发展理解的深度,为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许可先后经过了三年的申报才得以准许,期间也做了大量的基础准备和协调工作,2010年经教育厅正式批准开始招生,在开办专业的当初两年学院部分教师也心存疑惑,形成了一定的发展阻力。我把跨学科建设工作比喻为一块硬骨头,如果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表述就是:“奶油蛋糕固然好吃但容易使人虚胖,硬骨头虽然难啃但可以强人筋骨”。2012年随着国家教育部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艺术设计专业一分为四,工艺美术专业也列入本科专业目录,多年的储备和坚持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机遇,这就进一步印证了一句话:“机遇往往钟情于有所准备的人”。
经过19年的建设与发展,美术学院现有工艺美术教育系、艺术设计系、城市规划与设计系、基础教学部。分别设有工艺美术、城乡规划、视觉传达、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六个本科专业。工艺美术教育系下设工艺美术专业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艺术设计系设有视觉传达专业和产品设计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系设有城乡规划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美术学院从2007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几年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0年创建城乡规划研究所,业务隶属于甘肃城市发展研究院和美术学院共同管理,2011年学校成立当代敦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2012年作为中心的协同单位创建创作基地,2013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设立当代敦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发基地。另外学院还创建公共艺术中心,目前,已逐步形成了美术学院的办学体系和办学特色,已构建起了艺术与工学跨学科的基本框架体系。
三、着力构建适合美术学院的办学体系和管理模式
1.着力构建美术学院教学思想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提出了“教学相长、润物无声”教学思想,以此引导和纠正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教师应该具有的教学态度和思想站位。这种思想的倡导包含了两个意义,一是面对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每一位教师必须要有一种在教中学和在学中教的教学态度,时代的特征决定了今天的知识信息不仅仅掌握在教师的头脑中,许多知识有可能在教师还未关注之时已经通过互联网进入到学生的脑海里了,这就要求今天的大学教师时时刻刻要有一种更新知识的习惯和不断学习的紧迫感,要转换教师在当代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主动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二是表明既然今生已经从事高校的教育工作,这门职业的使命感就决定了你必须要有一种沉静定神、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价值认同,就如同春夜的雨露滋润万物而默默无声。
2、着力构建美术学院的应用型教师团队。升本之初为了快速应对学科专业建设所需,结合实际,在引进人才和教师方面,我们确立了“先存异、再求同”的师资建设思路,就是先依据大的定位将不同的应用学科人才引进来,再逐步依据学科框架合并重组,这为后续发展确实起到了人才储备作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一个共识就是:不培训员工就是最大的浪费,这也同样适用于当代的大学管理。师资转型工作已成为美术学院多年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学院多年来坚持抓教师的转型工作不放松,为此专门提出了“引火种计划”,目的是有计划的为发展应用型专业要引来新的火种,多年来这项工作的坚持为后续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保证作用,转型的成效为后续的创设新专业奠定了基础。
3.着力构建美术学院课堂教学组织体系。美术应用专业各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这就要求既要重视教学规范,又要以学生的有效学习为目的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艺术学科的教学组织方式向来在综合院校的管理体系中倍受争议,有些方式在专门艺术院校视为正常但在综合类高校就是问题,多年来美术教学也是在这样一种矛盾冲突中不断调整和适应的。所以我特别注重引导教师在美术课堂的教学组织方法的探索,经过实践专门提出了在“先讲后练、练中有讲、讲中有练、讲练结合”的规范的基础之上,又鼓励教师要变着法的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4.着力构建美术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空间和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之下,又要发展应用型专业和开展实训教学,这的确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实际问题,为了引导教师克服困难,解决实际问题适时提出了“四个合一”应用教学思路,即“教师和技师合一,学生和学徒合一、教室和工作室合一、作品和产品合一”,以此解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在教与学观念上的改变,在实训室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用理念上的引导来促进应用型教学,克服困难。
5、着力构建美术学院的基础与创作教学体系,关于美术基础教学和创作教学的关系问题和关于传统与创新关系的问题,是在办学中老师之间争论比较多的问题,往往教基础的老师容易将学生创造力的学习任务推延到以后的专业课教学老师的任务之中,坚持认为打基础就单纯打基础,只有将学生的造型能力打好了将来就能一直受用。创作教师又容易将学生的基础薄弱和创意想法欠缺的责任归罪于基础课的老师,认为基础不好的学生就没法教创作。面对问题,为了解决教师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和狭隘性,适时提出了“打基础的过程也是培养创作能力的过程,创作的过程也意味着打基础。针对传统和创新问题提出既要立足传统又要勇于创新,传统是基石,创新是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另外,为了克服教与学过程中的师生之间创造力问题,近几年学院特别注重将后现代艺术理论和实践引入教学之中,一此强化我们学生创意能力薄弱的状况。
6、着力构建美术学院的教学管理体系。在教学中为了克服以往传统思维模式对当前教学的影响,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学院不断改革管理方法以尽可能适应教学本身的规律,一切教学的改革和管理一定要立足于我们自身教学实践,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才会使管理更加牢靠,如果要借鉴别人的经验则必须经过自己的完全消化方能应用。在多年的办学中,结合美术学科发展的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强化和改革:一是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强调教师课堂教学示范作用的发挥。二是以每门专业技法课为抓手要求每门课程举行课堂教学结课展。三是以美术与应用实践的紧密联系为途径加强创作与论文一体化改革。四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行学生就业教师承包责任制。五是以改进管理手段为依据推行专业考试作品的电子PPT存档制度。六是以对接学校与社会产业相互联系为目的,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联合公司模式。七是创建研发和创作平台,将创意、研发、授权生产有效相连结探寻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模式。八是克服困难积极引入外国有实力专业教师直接来指导教学实践工作。示范和引领教师的教学方法、工作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促进跨越式发展。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当代敦煌文化艺术创意中心为平台,鼓励并推动系部根据专业特点,大力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具体有:一是确立主动服务地方、积极融入行业(企业)的观念,深入分析和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二是以实现合作共赢为目标,整合资源,发挥智力优势,积极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用具体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针对生产一线需要解决的问题立项研究,鼓励校企联合攻关,开展技术研发,形成双赢的合作教育格局。三是探索多元化合作形式,真正形成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合作模式。依托合作单位落实学生实习、实训任务,聘请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开展实践教学,继续探索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新途径、新方法;探索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四是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不断探索更为便利、有效的合作教育形式、方法和途径。
以上是多年来我带领美院全体教师探索美术学办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克服了许多的困难,解决了许多的实际问题,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学校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我们一定以国家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为契机,以具体的指标体系为指导扎扎实实作好各项工作。